簡單來說,香港殯儀……

漫步者小屋
5 min readJun 19, 2020

--

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

不經不覺間,投身在這行業超過了四年時間。資歷可能尚淺,但應可說自已是殯儀業的戰力之一。所以亦較有信心將自已數年所知,經歷過千場葬禮的感受,在此娓娓道來。

這天,先概述香港的殯儀。

殯儀,是一個十分籠統的名詞。

如果香港的長生店說“這收費包括殯儀的部分”,一般是指死後文件處理、之後從殮房接領遺體、直到火葬或是土葬的流程。舉葬後的骨灰位、骨灰盅、土葬的石碑等等,都不會被稱為“殯儀部分”。

香港作為國際化,文化共融的社會,自然亦有各式各樣的葬禮。但大體上是以本地-喃嘸、基督/天主教、佛教和唯新為主流。當中又以“本地”為默認作法。

後人們往往不知道應該如何進行葬禮,所以會跟從上一輩的作法,亦即是選擇自已文化圈的傳統。當然往往又要顧慮在生長輩的感受,要做他們可以理解,看慣了的儀式。

木造靈位。像是為亡魂創造傳送點一樣。

不過雖然說是傳統,如果和台灣比較,香港的“本土”殯儀可說是一切從簡。

以簡單的“本地院祭葬禮”為例子:

某醫院殮房的靈車位。

預訂火葬爐後,要和醫院殮房預訂領取遺體,而部分醫院設有禮堂可供預約。到葬禮當日,家屬和來賓齊集到殮房進行簡單的儀式。一名喃嘸師傅為先人“開路”到此受香火,同時仵仜師傅為先人更衣化裝。接著是由孝子幫先人“買水洗臉”、點清陪葬品、瞻仰遺容之後隨即蓋棺。辭靈後,棺木會運到已預訂的火葬場。略上香火後,將先人交予爐房。最後是纓紅儀式,是指白事已去,轉為紅事。所以離開火葬場後的飯聚是纓紅宴,也可派紅利是了。

此例子是比較簡單的“本地殯禮”,簡單可以更簡單,複雜可以更複雜。但這大概最符合“從簡的本地傳統院祭”的印象。當然可以直接將遺體放入棺木,不上一支香,火化後直接解散,但這和“禮”又有一點距離了。

不去殯儀館是“院祭”,反之就是“上房”。另又有只租殯儀館數小時的“過境”。

鑽石山火葬場隨拍。

華人殯儀大多為朱子家禮之變體,由於地域和時間的因素,成為了各種樣貌。再因現代需要和家屬喜好,可說世界上沒有一樣的殯禮。

如上述例子,亦有家屬選擇先不做纓紅儀式,火葬後去道堂打齋,為先人做一些法事。又可以因為先人的故鄉不同,有不同的儀式,不同的喃嘸師傅班子。

基督和天主教亦有不同習慣,像是天主教常在瞻仰遺容時獻花,基督教則往往在火葬場中獻到棺木之上。基督教不時會舉行夜殮,在晚上就將遺體移到棺木中。天主教則多是在明天,也是上房的第二天,才進行入殮。

另外佛教儀式亦是常見。誦經為主。

轉換佈置中途。

費用方面,由三大部分組成。殮葬費、儀式費用、殯儀館租金。

殮葬費:靈車、文件處理、仵仜、棺木。等等一切後事處理必須的工序。

儀式:不同宗教的費用迴異。

殯儀館租金:跟據大小、佈置、哪一間殯儀館而定。可以由幾千元到十萬元以上。

絕大部分殯儀會提出一個總數,或可以說是package的價錢。往往不包括花牌和孝服的費用。因為這是一個充滿彈性的行業,亦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成本,不太可能逐一列出收費。結果也造就了很多殯儀商和家屬間之爭執。

政府會為有領取綜緩的先人提供殮葬津貼,這一萬六千多元就是業界的參考。一般“從簡的本地傳統院祭”就會收取和這價錢差不多的費用。

去殯儀館的情況下自然加上租金及隨之的費用,如㑽倌。加上打齋儀式,總數往往超過四萬元。

同一價錢,業者提供的物資和服務可以大大不同。

金銀數量和質素,平的金銀可以數十元一條,貴的可以是近二百元一條;員工的質素、禮貌又可以不同,可能有業者寧願出更高的薪水,確保員工的質素;壽衣和棺木等級;包不包死亡證和火葬費等等,都會大大影響服務體驗。

所以價錢當然重要,但不能是唯一考慮因素。

香港有超過八成的遺體是選擇火葬。相比起數年前,由於有較多的火化爐時段,在淡季時不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。

淡季火葬場預訂情況。

雖為有爐,但為了配合種種因素,像是通勝、殯儀館禮堂、回國奔喪的親友,先人在冷房靜待一個月後才火葬的情況時有發生。

近年政府推出了大量公營灰位及有更多人選擇撒灰,相信可以消化未來的灰位需求。

另外少數人選擇的土葬,主要為華人永遠墳場及和合石公眾墳場,還有是原居民墳場及教會墳場。

最後無人認領的遺體到了一段時日,則會送到沙嶺殮葬。

殯儀區中老龍坑街隨影。

為了符合“簡單來說”,就此小結。

如同香港的節奏般,殯儀亦是匆匆去為先人告別。又如香港的文化一樣,會發現各式各國的葬禮。有幸在這行業工作,令我體會到香港的獨特,香港的個性。

感謝你閱讀到最後。再會。

--

--

漫步者小屋
漫步者小屋

Written by 漫步者小屋

在香港主權移交年,誕生在這荒謬的世界中。公開試畢業後,就投身了殯儀這古老行業。熱愛在世界中漫步,曾隻身用十日時間從立山走到上高地。希望在這裡分享殯儀、旅行和文化之點滴。

No responses yet